临近开学,为了便于沟通交流,老师们通常会建立一个班级微信群,及时向学生家长发布学校相关通知。可一些不法分子却动起了班级群的歪脑筋,冒名进入班级群,将头像和昵称更换伪装成在校老师,发布收取学费、班费等费用的通知,诱使家长扫码付款或向指定账户转账。
例如,一名家长可能会收到来自“班主任”发来的短信,内容如下:“您好!我是您孩子的班主任X老师,很抱歉打扰您。我接到学校通知,需要您将这学期的学费、书本费、资料费共计xxx元打入学校财务的xx银行账户:622848xxxxxxxxxxxxxx,户名:xx。请您尽快将款项汇入学校账户,以确保您的孩子能够顺利入学。” 如果家长比较粗心,不经核实便很容易信以为真,按照短信要求扫码付款或向指定账户转账,等意识到被骗,已经为时已晚。
针对家长群诈骗,作为老师要履行责任,要组织对新生班级群进行排查,对已建班级群要开启入群验证功能,并实行实名制,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,要提醒家长学校收费的形式及大概时间。家长在接到群内收款消息时,应第一时间与老师取得联系,辨别真伪,切勿盲目转账。
它主要针对那些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进入更好的学校,接受更好教育的家长。这种诈骗的套路通常是这样的:骗子会冒充某个所谓的“能人”,声称他们有熟人关系,可以运作孩子进入心仪的学校。他们会向家长索要高额的“运作费用”,一旦家长汇款后,这些骗子就会立即消失,无影无踪。

类似“托人、找关系”的诈骗早已屡见不鲜,但总有人上当受骗。家长想咨询相关政策可以通过登录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查询,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学校,凡是符合条件的,都可正常办理。切勿相信一些不靠谱的“旁门左道”,以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。一旦发现上当受骗,请立即报警,并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,以便有关部门采取行动。
开学季,诈骗分子会冒充老师打电话给学生的家长,谎称孩子刚到学校,出现了身体不适或交通事故等情况,需要住院并支付医疗费用,引诱受害人到银行转账汇款。 除此之外,诈骗分子会通过换取昵称、头像等方式,伪装成受害人的同学,或者盗取QQ账号,向账号内联系人群发虚假求助消息,收到联系人回复后,再以转账延迟为借口步步引诱,骗子会提前伪造好转账截图,选择在特殊时间段作案,以降低被电话、视频等验证的可能性。
接到类似电话时,或在收到自称是老师或者是同学发来的好友邀请时,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,保持冷静,先联系学校或医院方面进行确认,一定要通过见面、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核实,不要轻易汇款,避免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。
随着开学的临近,与返校相关的诈骗活动也明显增加。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,家长们需要加强对孩子的时间管理和手机管理,避免孩子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进行无监管的操作,防止因玩手机、游戏、网上追星、网络交友等被诈骗。 同时,师生家长需要牢记“天上不会掉馅饼,网上处处是陷阱”的道理,不轻信、不透露、不转账,保护个人信息安全,才能避免落入诈骗“圈套”。